作者: 艳粉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1-06-16 10:34
□记者 艳粉
军屯村位于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辖区内,曾是省扶贫开发重点村,东临沿黄公路,西临黄河,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回族村,全村共有465户,1640人,全部为回族。日前,牡丹晚报全媒体“走百村·看振兴”记者走进军屯村,不仅街道干净,绿化美观,庭院里、房间里井然有序,就连衣橱里的被子也叠得整整齐齐。街道上闲聊的老人、广场上玩耍的孩童,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落后村庄变美丽乡村
“现在村委会所处的位置是原来村里最脏、最乱、最差的地方,当年村里的垃圾场,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村里的‘公园’,供村民休息、娱乐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张兆江说,以前村民以做皮毛生意为生,走进村庄,到处弥漫着臭味,因没有下水道,村中污水横流。曾经有投资商来村中考察,连水都没喝一口,扭头就走。特别是下雨天,街道泥泞不堪,村民家中积水严重,孩子们上学都成难题,村民意见很大。
2014年,以张兆江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村领导班子选举上任,针对村中问题,多次召开党员会,立志改变村民居住环境。此时,恰逢省派“第一书记”帮扶机遇,打赢了翻身仗,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。
要想改变村子的形象,还得依靠村民自身。近年来,张兆江带领村民集中整治环境,村中修起水泥路,道旁栽种绿化植被,鼓励村民从自家着手,全面整治村容村貌。军屯村通过实施省级美丽乡村工程,硬化路面、栽植绿化苗木,重修了400米的墙体花沿、废旧墙体,粉刷墙体,保持了回族乡村风情。“全村群众出钱出力,清运了村内堆积多年的垃圾,清理各类广告,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样。”张兆江说,穿西装、打领带,脖子里满是泥也不美观。为此,村党支部发动各家各户,集中清理庭院积存垃圾,淘汰破旧桌椅等陈旧物品,使居民家中也变得干净整洁。
为了让居民养成干净卫生的好习惯,军屯村坚持每月开展一次“美丽庭院”评比活动,评出卫生星级居民,公开表扬。目前,走进军屯,不仅街道干净,庭院里、房间里都井然有序,就连衣橱里被子也叠得整整齐齐。“我们村里一年一个样,老百姓看在心里,垃圾堆变成了广场、公园,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。”说起村庄的变化,村民张克海如是说。
走进军屯村88岁的马云英老人家里,客厅、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样样俱全,与城里的房子无异。尽管大多数时间老人一人居住,但家里被她收拾得很干净,就连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有序地摆放着。“刘书记来村里时,就来到了我家,还和我握手了呢。”马云英指着墙上悬挂的照片高兴地讲述着刘书记前来的情景。
在军屯村一车间内,按照分工,工人们各自忙碌着。说起军屯村的变化,返乡创业从事箱包代加工的王文斌有话说:“军屯村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,是我选择在此创业的主要原因。”
如今,良好的村庄环境吸引菏泽强威生物药业前来投资建厂,村民家门口就业更便利。“村民在家门口上班,不耽误照顾家庭,还能挣到钱,比什么都强。”张兆江说。
依托红色文化,发展乡村旅游
军屯村有一段光荣的红色历史,抗日战争时期,军屯村与抗日英雄马本斋结下了深厚感情。走进马本斋纪念馆,一幅幅动人的图片呈现在眼前。
张兆江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村庄里的红色故事:1941年秋天,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从濮阳过黄河来军屯村,夜里入村,丝毫不扰民,村民自发烙饼相送。1942年冬天,马司令来村养伤,就住在孙张氏家。她曾亲手给马本斋司令员烙过饼,那个时代的一张油饼来之不易。后来马本斋的儿子马国超带领将军后代歌舞团来军屯村慰问,军民聚在一起,谈古论今。
“我们筹建马本斋纪念馆,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不忘这段光荣的历史,传承红色文化。”张兆江说,村里依托马本斋历史文化,修复将军养伤故居,重现当年“将军故居”景点,打造“马本斋纪念馆-清真寺-将军故居”的文化旅游路线。
张兆江介绍,军屯村全村1200亩地实行集体流转承包,为发展现代农业打好基础。黄河大堤上200亩的观光采摘园,目前种植的桃树长势良好。结合军屯自身旅游资源特点,重点发展黄河特色生态游、乡村文化旅游及以果品采摘为特色的“农家乐特色休闲游”。
下一步,军屯村按照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军屯提出的振兴乡村要有“好吃、好看、好听、好卖、好玩”的“五好”指导意见,重点突破,力争打造出农村AAA级景区。结合回族文化,借助美丽乡村的优势,对村内老皮场进行改造,建设西北回族风情的集吃、住、玩一体的民族风情园。